绩效简报会是诚实的试金石
作者:BET356官网在线登录日期:2025/11/13 浏览: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改善公司现金流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三季度毛利率的增长是否可持续?” “如何应对股价持续下跌?” ……A股三季度报告披露已完成,上市公司业绩简报力度加大。投资者与公司“关键少数”来来往往,提问答疑,互动良好。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沟通交流机制不断完善,上市公司举办业绩说明会热情高涨。上海证券交易所路演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业绩说明会共1768场,覆盖沪市上市公司85.36%;投资数量全景路演平台参与人数突破21000人,路演平台活动量吸引投资者25000余人、机构2778家。许多上市公司跳出思维定势,把业绩说明会变成招商会、形象宣讲会、信心传递会。表达方式发生变化,复杂的专业术语转化为更清晰的白话,枯燥的金融数据转化为更容易理解的图表和图形。参与者发生变化。过去,董事会单独工作的情况很常见,但现在似乎马加里与高级管理团队一起工作。表现形式也在发生变化。从“线下会议室+固定流程+单向直播”的标准模式,演变为“线上主导、多元化呈现、场景化互动”的多元化传播。从被动分配到主动分配实力展示,从标准答案展示到丰富多彩的互动,业绩说明会成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高效沟通、价值传递的重要桥梁。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认识到,高质量的业绩发布会不仅是展示企业管理水平的窗口,更是公司价值的放大器;用心办好业绩快报,让投资者透视财报数据、把握公司发展潜力,是优化企业形象、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的必要之举。但现在有这样一种业绩说明会:似乎该有的形式都有,该出席的高管都在,而且讨论清楚,逻辑清晰。但如果你仔细听的话,你会发现大多数都是指财报正文,或者回答的问题。当投资者谈论股价下跌时,他们会回避回答;当投资者询问利润下降的原因时,答案都是错误的;当投资者谈论盈利增长时,他们喋喋不休。这样一来,无论现代的会议形式有多少,程序有多么密集,都难以逃脱形式和形式的本质。归根结底还是对投资者不够诚实,对业绩说明会重视不够,市场很难买账。个别上市公司的业绩说明会最终变成了“通报会”。无论你用心与否,效果都是截然不同的。一些上市公司的业绩说明会之所以如此具有激励性和说服力,得益于会前的精心准备。通过公开征集、积极沟通等方式,了解投资者关心的问题n 针对市场疑虑提前做足功课。会上,公司“大少数”不仅关注财务指标,还积极应对行业趋势、研发进度、风险防控等深层次问题,用场景正确解释业务,用案例解释逻辑。这也源于对投资者真诚的尊重。当面对困难的问题时,他们不会回答或回避。相反,他们将其视为压力测试,迫使公司高管直面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对进展表现出信心。可见,做好绩效汇报需要会内、会外多下功夫。说得好,就必须做;说得好,就一定要做到。听他的话,也要观察他的行为。业绩说明会后,了解公司战略是否得到落实、经营目标是否达成、投资是否到位等。店铺退货是否到位都是检验沟通诚意的试金石。只有在会议中坦诚、真诚的沟通,努力提升能力、规范管理、履行承诺,企业上市才能赢得投资者的长期信任。这就是绩效简报的价值。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李怀林)
(编辑:邓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