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充满“新”意
作者:365bet体育日期:2025/11/10 浏览: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 本报李记者 107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连续27年位居全国第一; 109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居全国第一; 20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500强”“中国服务业民营企业100强”,上榜人数位居全国第一……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5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中,浙江民营再次取得优异成绩,其发展活力得到充分展现。规模和实力稳步增长。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支柱产业最具特色、最大资源、最大优势。今年上半年,私营经济贡献了浙江省GDP的67%以上、税收70%以上、进出口80%以上、就业85%以上、企业数量90%以上。 “浙江民营企业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成为浙江最具创新力的主体。”浙江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树明表示,目前,浙江省拥有高新技术企业4.7万家,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233家,专家和新“小巨人”企业1801家,其中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榜单中的数据反映了浙商发展的背景。从规模上看,中国107家“民营企业500强”实现经营规模收入9.8万亿元,其中家庭平均收入919.5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95%和5.95%;实现营收增长和盈利的企业有83家,占上榜企业的77.57%。 %,营收超千亿元的企业有24家,比去年增加3家;从产业看,浙江制造业领先优势明显,拥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109个。可以说,民营经济已经铭刻在浙江经济的基因里。 ” 浙江省发展规划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谢田表示,浙江在制度层面支持民营经济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比如《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的出台,将保护和支持融为一体民营经济步入法治化。浙江还特别注重营造尊商、受人尊重的人文环境,热情弘扬新时代浙商精神。 “年度浙商”盛典已连续举办20余年,弘扬创新创业活力。在谢田看来,着力培育核心业务、创新投入的爆发力、全球布局的辐射力,是浙江丰富制造业成为主导力量的关键。事实上,在“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强”和“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强”两项科技榜单中,浙江民营企业上榜企业数量也位列第一。一个人。今年1-8月,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私营企业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5%,新产品产值增长6%,体现了研发投入和生产销售双双“新意盎然”。新增营收1000亿元的华友控股集团,通过“浙江总部、长城、长城、长城、长城、全球市场”的空间布局,联合政府和企业,打造镍钴锂资源、有色金属绿色冶炼、锂电池、回收利用一体化产业链和产业生态。随着在锂电池新型材料领域的不断努力和突破创新,2024年公司总营收将达到1017亿元。“民营企业的成长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培育。”华友控股集团战略总监陈颖表示,桐乡当地经济发展开发区始终全力支持公司发展,在项目规划、产业发展、对外投资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和支持。 “我们从要素保障、政策支持、营商环境优化等多方面支持片区龙头企业继续做大做强。”桐乡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政表示,政府要当好“店里服务员”,积极鼓励企业走数字化、绿色化的创新发展道路,体现广大企业的诉求,以服务至上的理念为企业提供方方面面的服务。在浙江,有效的市场与有希望的结合,政府不仅保障龙头企业,中小民营企业也是政府重点服务的对象。悬挂周瑞彦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位于广州市钱塘区大创镇从事半导体晶体材料制备的公司。计划近期开展器件研发,推动项目产品的量产和市场化。但由于研发投入较大,现金流压力逐渐显现。与此同时,随着公司半导体样品的成功,产业化投资出现了资金缺口。由于产品设计的特殊性,代工生产量小,无法与相关企业匹敌,成为该公司的“隐忧”。 “我们在日常走访中了解了企业的需求。由于企业需求量较小,一般芯片代工企业不愿意接受小订单,因此成本非常高。”苏晓飞 杭州大创镇管理办公室人才创新处处长表示,针对商家的困难,一方面对接地区医保链资源,保障小批量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公司资金紧张,积极与金融机构对接,帮助困难企业。同时,还积极帮助企业寻求社会投资。在政府的帮助下,企业逐渐摆脱了问题。大中小民营企业合作互利共赢全面发展,是浙江民营经济活力充沛、不断发展的典范。从全国工商联上述名单来看,三份名单覆盖了浙江全部11个城市。去重后,共有145家公司。分布是按地区等级划分的,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浙江民营经济的繁荣是全省各地市共同参与的合唱。”中国计量大学“一带一路”区域标准化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副主任王家爵告诉记者,目前,浙江各地区已适应竞争产业集群。比如,义乌小商品、海因皮革城、东阳红木家具、永康五金产业、桐乡毛衫等企业聚集,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区域产业完成度显着提升,“两城故事”不断涌现,进一步推动了全省重点产业发展。除省内合作外,浙江还持续开展跨区域产业供应链与需求对接、标准统一和政策协调。例如,关于行为的合作协议改革做强做强长三角产业链的意见已签署,长三角新能源汽车和数字安全链研究正在进行中。此外,我们还共同设立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等跨区域产业基金,完善部省间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市级协调互助机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嘉兴平湖与上海金山共同建设的浙沪新材料产业园。依托上海石化龙头企业优势,“以龙头带动龙头”,做好做强做强链条工作,实现了绿色产业链错位发展和相关上下游协同建设。 “企业努力工作,政府保护他们。浙江民营企业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等榜单上名列全国前列绝非偶然。”王家爵认为,如今的浙商集团,以大胆改革、善于拼搏、不怕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品格,实现了从“自力更生”到现代企业、从模仿到自主创新、从贴牌生产到品牌发展的全面升级。作为外向型经济的代表,浙商也深深融入其中。在刚刚举行的秋季广交会上,浙江参展企业规模再创新高,逐步从“中国资源、全球市场”走向“全球资源、全球市场”,不仅货品销往世界各地,而且通过高水平的海外项目布局和并购,获得了优质资源。演员齐聚一堂。
相关文章